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厉害了“科特派”

  近日,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决定》,宁夏有6位青年上榜,其中,金玉龙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苏德花、江力、刘朋鑫、温超、田丽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

  近日,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决定》,宁夏有6位青年上榜,其中,金玉龙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苏德花、江力、刘朋鑫、温超、田丽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而苏德花、江力、田丽3人还有一个身份:科技特派员。这3人均三十出头,却志在“三农”,在乡村发展第一线挥洒汗水挥洒青春,从“新农人”逐渐成长为“兴农人”,带领乡亲在田间地头“掘金致富”。

  2023年12月8日,在西吉县马莲乡宁夏向丰现代化循环园区肉牛养殖基地,宁夏向丰农牧业公司总经理苏德花正在查看肉牛生长情况。

  “苏总,又见到你了!”马莲乡张堡塬村养殖户苏万清亲切地跟她打招呼。这是苏万清第6次来养殖基地“取经”。

  2016年,苏万清开始从事肉牛养殖业,但规模小、粪便污染等问题困扰着他,且养殖效益不太稳定,听说向丰现代化循环园区模式好、产值效益高,便主动来学习。

  2018年,在外打拼的苏德花回家乡创业,并接手家族产业。她发现家乡的肉牛养殖还停留在20年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畜禽粪便污染严重、产值效益提升慢。通过调研走访,结合积累的经验,苏德花投资建立有机肥加工车间,邀请专家传授肉牛养殖技术,一步步建起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牛粪加工有机肥→有机肥还田→种植马铃薯、绿色蔬菜、优质牧草→牧草饲养肉牛的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不仅使牛场废弃物变废为宝,还有效解决了养殖规模小、散,粪便污染等问题。截至目前,养殖基地饲养西门塔尔肉牛600头,有机肥加工车间3600平方米、堆肥场4000平方米。

  西吉是马铃薯之乡,有好种子才能种出好马铃薯。土生土长的苏德花,瞄准了家乡这一宝贵资源,在马莲乡张堡塬村、东洼村和北坡村建起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一级种繁育基地,并投资500多万元建起马铃薯种薯贮藏窖。为了让利乡亲,她出资采购原种,免费发放给3个村的农户种植,马铃薯收获后又按保护价收购。当地脱毒种薯应运率达到70%以上,每亩平均增收750元,村民们都乐开了花。

  2019年,苏德花又瞅准机会与广州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1500亩外供蔬菜种植基地,引进迟菜心、豆苗、龙芽等12个新品种,建立“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

  6年前,还在围着老公、娃娃、锅台转的农村妇女苏梅,2018年,走出家门来到苏德花的公司打工,经过刻苦学习,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技术员,她自豪地说:“我现在是名职业女性了。”

  “一家富裕不等于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路上,我愿意带领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2020年,苏德花被聘为西吉县科技特派员时表示。说到做到,几年来,苏德花带领着她的企业做大做强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有机肥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3年12月5日,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产业联盟基地的大棚里,大院子村3组村民张秀丽在科技特派员江力的指导下,忙着采摘一朵朵拱土而出的羊肚菌。“我们每天工资有100块,离家近又方便,跟着‘蘑菇’干,日子也有了盼头。”张秀丽高兴地说。

  目前,金积镇产业联盟种植基地种植羊肚菌14棚,销往上海、广东等地。“我们一年要种3茬,主要是羊肚菌、小吊瓜和叶类蔬菜,一栋棚算下来收入5万元。”江力说。

  今年33岁的江力是宁夏大学农学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2018年,他放弃银川高薪工作返乡创办涉农企业,在利通区郭家桥乡山水沟村当起“新农人”,建起了设施农业基地。次年,种植基地产值就达到120万元,向市场供应瓜果、蔬菜30万公斤。

  2020年基层换届选举,江力当选为大院子村党支部,角色从“新农人”转变为“兴农人”。江力又指导山水沟村温棚种植羊肚菌、香瓜,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也带领大院子村群众种植羊肚菌。

  羊肚菌不仅为村民撑起一把“致富伞”,而且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子”。近年来,江力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羊肚菌+玉米+西瓜”轮作模式。

  “我是一名‘学农、爱农、从农’的新型职业农民,现在的农村就缺像我们这样有专业知识、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我们应当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一方百姓富了才算真正的富裕。”江力说。

  2023年12月4日,走进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肉兔繁育及养殖基地,务工人员何法兰正在忙着饲养肉兔。自信而又阳光的何法兰高兴地说:“我在这里养兔,每月收入4000多元,自食其力的感觉真好。”

  何法兰一家刚移民搬到月牙湖乡时生活十分困难,连孩子上学的费用都凑不齐。正一筹莫展时,科技特派员田丽安排何法兰在肉兔繁育养殖基地务工,不仅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更让她成长为产业工人。

  4年前,90后田丽从新加坡留学归来,放弃都市白领生活,一头扎进移民村,带领月牙湖乡200余户移民致富。如今,她创办的宁夏澳中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我可以按部就班地生活,但人一辈子总要干点有意义的事情。”留学归来,田丽内心充满了干事创业的。2017年,她在月牙湖乡流转4600亩土地种植红树莓,希望通过农业种植带动当地移民增收致富。虽然信心满满,但由于流转土地沙漠化严重,农作物很难成活,加上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当年几乎颗粒无收。回想当时的困境,她印象深刻:“那真的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失落感。”但倔强的她并没有就此消沉,硬着头皮向朋友、亲戚借钱,“从头再来”。

  2018年,田丽围绕“小兔子”做起了“大文章”。创业初期依旧困难重重,电费、水费等各种开支不断增加,产品没有打开市场。虽然问题不断,但充满干劲又兼具经营管理知识的田丽并不气馁。她积极组建创新团队,以“政府+科研+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旅游发展”新模式,与中科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签订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围绕肉兔标准化绿色生态养殖、现代农业高效循环利用开发、种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意欲打造农业产业化品牌。

  历经3年,田丽打造的月牙湖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雏形初显。田丽说:“目前,我们有44栋兔舍,存栏量达到20多万只,每月有6万只肉兔热销四川、重庆。依托肉兔繁育及养殖基地项目,每年出栏肉兔100万只,并种植辣椒5000多亩。农业种植、肉兔养殖、饲料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旅游观赏、休闲体验……现在是多元产业齐发展,并形成循环链。”

  家住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三村的移民王秀琴在养殖基地务工3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基地学会了养兔子,看着简单,学问大着哩,现在我都能给兔子看病了。”王秀琴一边说,一边麻利地将饲料加入食槽里。

  田丽还尝试在千花百果观赏园种植果蔬百余种、各类树木万余株,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设施示范园科研基地项目,种植燕窝火龙果、黑蜜脆莲雾、黄美人柑橘等品种,积极打造集种苗培育、种植、销售及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在广袤的田野里,田丽逐渐成长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人才。她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希望能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走科学创新产业化发展之路。”(记者陈秀梅张艳丽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