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你小时候吃的糖丸不仅浓缩了科学家的智慧还有猴子的帮

  1955年的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在我国南方多数城市里,却是家家门窗紧闭,孩子们不准出门玩耍。  这是因为就在这一年,我国爆发了大规模的脊髓灰质炎疫情,仅在江苏南通,就有1680人感染,其中466

  1955年的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在我国南方多数城市里,却是家家门窗紧闭,孩子们不准出门玩耍。

  这是因为就在这一年,我国爆发了大规模的脊髓灰质炎疫情,仅在江苏南通,就有1680人感染,其中466人死亡。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全球很多地方都爆发了这种疾病。在欧洲它被称为“秋日幽灵”,很多孩子只是出去接触到了水,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可能呼吸困难甚至瘫痪。尽管脊髓灰质炎还有一个俗名叫做“小儿麻痹症”,但其实该病不仅会感染儿童,成年人同样会感染。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是在38岁的壮年时期感染的脊髓灰质炎(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脊髓灰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只有灵长类会被感染,通常经粪口传播,也有可能经水或食物传染。大部分感染者不会有任何症状,少数会有发热或四肢疼痛等轻微症状,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人的症状会很严重,出现肌肉萎缩甚至死亡。

  这种传染病,已经伴随了人类数千年。但直到1908年,人类才第一次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五十年代,脊髓灰质炎肆虐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加紧尝试研制疫苗,去抵抗这种疾病的侵袭。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如果病毒阻断了神经呼吸之间的肌肉接头,人就会无法呼吸。在1928年人类发明了“铁肺”,通过外部的强力压住胸腔,帮助患者呼吸(图片来源:

  美国的科学家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和阿尔伯特·萨宾(Albert Sabin)分别研制出了灭活和减毒疫苗。虽然两个团队最终的疫苗有所区别,但研制疫苗的过程却也有相同之处:让实验猴感染病毒,它的肾脏细胞就会富集病毒,随后将猴子安乐死并取出肾脏。然后将猴子的肾细胞灭活或者直接筛选病毒,制作出疫苗。根据统计,萨宾至少在1万只猴子和160只黑猩猩身上进行了实验。

  乔纳斯·索尔克(左)和阿尔伯特·萨宾,在上世纪50年代,二者独自领衔的团队在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不过最终二者都放弃了药物的专利申请,让全世界受益(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们中国。1955年,萨宾的减毒疫苗还处于实验阶段。我国的科学家顾方舟就临危受命,开始主持我国自主的疫苗研发工作。

  在云南昆明的花红洞,团队仅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实验室。当然,实验室里也少不了猴子。顾方舟不仅主持了疫苗研发,连打扫猴舍等工作也亲自参与。

  1959年,我国医学家顾方舟与职工一起建设位于昆明的生物医学研究所工地(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1960年,第一批生产的疫苗在猴子身上通过了动物试验,随后开始向全国推广。限于当时的条件,顾方舟团队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用摇汤圆的方式,把液体疫苗包在糖和奶粉里,做成“糖丸”,再通过低温条件进行运输。这样既解决储运问题,又可以让儿童更容易接受疫苗。

  就这样,在实验猴子的帮助下,中国共有数十亿人次服用过糖丸,这种甜甜的药丸成为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脊髓灰质炎也在我国发病率逐渐下降。

  2000年7月21日,顾方舟(前排左4)代表我国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签字,宣告中国正式成为消灭“脊灰”的国家(图片来源:网络)

  在今天,脊髓灰质炎已经在全球几乎消失,它是最有可能自天花后人类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如今人类也不再使用猴子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工作了,不过动物实验却并没有消失,特别是猴子和猩猩更加是医学实验中的“常客”。仅在美国,每年就有大约8万只猴子作为了试验材料。

  与老鼠、兔子等啮齿类动物相比,灵长类动物和人类有着更高的身体结构相似度和基因相似度,几乎所有人类会感染的疾病和病毒,实验猴都会被感染,因此实验猴进行的临床前试验,结果会更精准。在大多数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所有的新药研发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的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

  最常用于实验的灵长类动物,主要是普通猕猴和食蟹猴,狨猴、红面猴、黑猩猩、狒狒等物种也经常出现在实验室。大部分用于实验的猴子都是养殖场专门繁殖的,不过也有少数来自野外的捕获。

  普通猕猴也叫恒河猴、黄猴、广西猴,也是日常最容易见到的猴子(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不仅仅是在医疗领域,猴子也是天文实验中的先行者。在人类研发脊髓灰质炎的同一时间,猴子也作为人类的完美替身进入了太空。相比于同样作为实验动物的狗,猴子更容易被训练,也更适合模拟人类的行为。

  1961年1月31日,一只名叫“哈姆”的美国黑猩猩乘坐飞船升空,被送上距离地面253千米的太空。它在太空舱内,配合地面人员完成了一些简单的指令,证明了微重力环境下也能靠“人力”成功操纵飞船。

  安全返回地球的“哈姆”被安置在了一所动物园,并在那里安度了晚年。“哈姆”是幸运的,在它之前还曾经有很多猴子和猩猩的“先驱”,大多数实验猴都在升空后因为各种故障死亡。不过也正是它们的牺牲,让人类积累了丰富的航天经验。

  虽然在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在不断研究实验动物的替代新方法。比如用计算机模拟药物对人类的影响和用干细胞代替动物进行医疗实验,或者用“模拟假人”检验模拟飞船的载人状态。但是在可见的未来,我们依然离不开动物实验。

  猴子只是众多实验动物中的一类。除此之外,实验室里还有各种昆虫、鼠类、鱼类、猫、狗、兔子甚至犰狳。每年大约1.15亿只动物用于试验,而大多数实验动物的终点,都是被实施安乐死。

  实验动物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生命的价值。我们在今天可以做的事,或许就是严格践行动物伦理的“3R”原则,恪守实验动物的福利准则,给予这些实验动物足够的尊重。

  [5]昆明医学生物研究所III型毒种协作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III型新毒种的研究II.中III2株的现场服用观察[J].微生物学报, 1976,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