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我养的兔子出现了一些情况,能不能麻烦您帮我看看吗?”近日,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兔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志强接到了雅安名山的肉兔养殖户沈天雪的来电,言语中带着焦灼。
“病料快递到成都后,我们检测了就给你答复。”事实上,在郭志强的手机通讯录上,有将近一半的联系人是兔子养殖户。当养兔子遇上疑难杂症时,养殖户们就会找到郭志强和他身边的肉兔科研工作者。“一方面既是在养殖技术、饲料配制和疫病防控上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农户们的技术难题为我们的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而拉近农户们与科研工作者之间距离,还得从2020年省畜科院成功培育的“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新品种(配套系)证书说起。
“在四川,每人每年平均要吃掉4.5公斤兔肉,远远高于全国人均0.5公斤的水平。但在2020年以前,本地养殖的兔子大多是引进品种,我们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兔配套系。”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兔研究所所长谢晓红研究员介绍,省畜科院养兔研究所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发现四川人吃兔子主要是鲜活兔消费为主,且多喜好2 kg左右出栏、屠宰率高、肌肉丰满、肉质优良的兔子。
“针对这样的需求,团队发力培育早期生长快、2公斤左右屠宰率高的品种。”谢晓红说道,结合四川本土特色培育出的兔种,能够减少养殖户引入国外兔种因“水土不服”带来的损失。
而要进一步降低养殖户的引种成本,解决种源长期被“卡脖子”的问题,关键则在于培育自主可控的品种或配套系。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培育了省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填补了适宜我国主要兔肉消费市场(川渝地区)需求的肉兔种源空白。
“国外种业公司紧紧把控着配套系曾祖代兔种源,出售的多为祖代单性别种兔,国内无法实现曾祖代兔的纯繁生产,需要不断地从国外引种。”养兔研究所副所长雷岷研究员告诉记者,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是利用自主育成的国内首个肉兔专门化母系齐兴肉兔培育而成的配套系,制种模式简单、种兔生产成本低,更易于在四川的养殖户中推广。
“四川是兔肉消费大省,这也意味着兔种研发具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养兔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丛艳介绍,相较于国外的兔种,蜀兴1号更加注重高屠宰率以及鲜嫩的口感,这与四川人对于兔子的消费在乎的“鲜活”二字密不可分。
“其他地区对于兔肉的需求可能基于兔肉制品,但在四川更加‘图新鲜’,现吃现杀是较为常见的消费场景。”这也意味着,消费群体还更加在意兔子的外观形态。李丛艳举例说道,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兔贩子到养殖户家中收购活兔时会优先选择肉身更好的蜀兴1号,而其他国外配套系 “大肚子”特征明显,出肉率低,没有价格优势。
良种配良法。随着蜀兴1号等良种兔的推广,也带来了四川兔产业的综合进步。郭志强介绍,品种性能提高的同时,在饲料配制、环境设施和疫病防控等配套技术方面的内容也在进步。“比如在本地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上,就将四川很多的农副产品利用起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水平。”
而蜀兴1号肉兔之所以能在四川市场上占有率不断上升,除了“本土性”更强之外,用养兔研究所专家们的话来说:“养殖户更看重的是我们的‘口碑’。”
口碑背后,是十年如一日在科研上的坚持与创新。“一个优质兔种的诞生需要时间,这也意味着我们在科研上不只要关注兔子长得更快、肉质更好,还要能坐‘冷板凳’。”
“尽管我们的兔种业研究全国领先,但四川肉兔生产水平与国外兔业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谢晓红坦言,“目前差距表现在能繁母兔年提供商品兔这一指标上,我省目前平均水平在35只左右、部分先进兔场能达到50只,而国外的平均水平则达到50只。”
在剖析了四川兔产业发展瓶颈后,谢晓红也谈到了团队未来的发力方向。“我们将从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培育肉质优良的新品种(配套系)、养兔设施设备现代化、开发本地饲料资源以及替抗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强研究,逐一攻破兔业发展难点,缩小与国外兔业发达国家差距。”谢晓红说。
联系人:公经理
手 机:13013540759
公 司:bsport体育
地 址:临沂市蒙阴县邵家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