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靠兔子把沙漠变成绿洲环保致富两不误中国式治沙看懵澳

2025-01-10 05:49:10 | 作者:b体育

  这两天我上网的时候在YouTube上刷到了一条怪有意思的英文视频,讲的是咱们国家如何在内蒙古的沙漠里饲养120万只兔子,然后再用它们来将沙漠改造成绿洲的故事。

  这条视频的浏览量不低,到现在播放量已经有快50万了,评论区底下也有近千条回复,其中点赞数较高的主要是西方网民,尤其是澳大利亚网民的评论。

  这条视频给澳大利亚网民看得一愣一愣的,他们纷纷表示,澳大利亚也有沙漠,沙漠里也有兔子,而且都多到泛滥成灾了,现在澳大利亚政府扑杀都扑杀不过来,他们完全想不明白中国是怎么利用兔子来改善沙漠环境的,因为这在他们的认知里实在是一件违背常识的事情。

  “我不明白。野兔也好,兔子也罢,它们都曾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泛滥成灾。因为这些小东西的繁殖能力实在是太逆天了,所以我们只能对其进行大规模扑杀,否则根本没法控制其爆炸性的数量增长。如果兔子真是一种恩惠,那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兔子没能将那里数百万英亩的荒漠和盐碱地转化成绿树成荫、青草肥美的绿洲呢?我对这个视频的可信度存疑,起码我觉得它讲述的情况是不完整的,主观描述的东西太多而客观数据太少了。在沙漠养数百万只兔子确实有可能为人类提供肉食,但借此来阻止荒漠化,甚至是把沙漠转化成绿洲?我不太信,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证据。”

  带着这位英语用户的疑问,我用关键词在网上搜了一下,结果还真让我找到了不少令我大开眼界的东西。

  首先,那个YouTube视频里头提到的“内蒙古沙漠”是真实存在的,它位于内蒙古西部的达拉特旗地区,名叫库布其沙漠。

  其次,当地老百姓在库布其沙漠里养兔子这个事情也是真的,不过那不是我们一般人固有印象中的家兔,而是一种名叫獭兔的兔子,因为其毛皮酷似水獭,故而得名。

  獭兔学名力克斯兔,虽然也能吃,但主要是一种皮用型兔种。獭兔的毛皮附加值比肉附加值更高,繁殖能力又强(是动物的25倍以上),而且沙漠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又特别适合獭兔的生长,在库布其沙漠养大的獭兔,其毛皮质量会更上一层楼。

  獭兔的高附加值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用其毛皮来制作高档衣物;二是用其肉来加工高质量食品;三是用其血来做生物制品;四是用其肠子做手术线(最好的原料之一);五是用其来制药(是不是我不知道);六是用其粪便来肥土,这也是将沙漠变为肥沃土地的最佳有机肥,同时还是培育菌子的高档肥。

  此外,宰杀獭兔之后掏出来的内脏等下脚料,还可以用来喂养貂、狐、狼等动物,这些动物又各有经济价值,而这又进一步延伸了獭兔产业链的附加值。

  再者,库布其沙漠的当地环境得到大幅改善这件事情也是线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曾对这件事情做过专题报道。我这里直接把报道中的一段原文念给大家听听:

  在内蒙古西部库布其沙漠东缘,有个名叫风水梁的地方,如今呈现迥然不同的两种景象,一边是延绵起伏的沙海,一边是郁郁葱葱的万顷绿洲,绿洲上生活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辛勤劳作着,过着稳定而充满希望的生活。

  而且,库布其沙漠的改善确实也和獭兔养殖这件事存在着密切联系——但不是在沙漠里直接放养兔子,然后坐等它们自动把沙漠改造成绿洲。而是通过大力发展獭兔养殖业,促进风水梁当地的经济发展,经济上去了,当地的老百姓就更愿意留下来建设家乡而非外出打工,以前外出务工的本地人,还有一些外地移民,渐渐地也会来到风水梁这片热土上搞建设开发。人多了,对于当地生活环境的要求就会随之提高,然后就会想方设法去改造风水梁,慢慢地就将这里的沙漠变成绿意盎然的绿洲了。

  所以,改造库布其沙漠的真正功臣不是獭兔,而是当地的老百姓;中国的兔子之所以能“变沙成林”,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人民行。

  说白了,将库布其沙漠改造成绿洲的真正功臣并不是兔子,而是中国人民。促使中国人民去积极改造库布其沙漠的源动力,则是大家伙普遍希望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而要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最重要的就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说到促进风水梁当地经济发展,就不能不提一个名字——赵永亮。赵永亮是风水梁当地人,生于斯,长于斯。据赵永亮本人回忆,风水梁这个地方在他小时候是一片不折不扣的穷山恶水,风大沙大又缺水,因此他从8岁开始每天都要走几里路给家里担水。

  1990年,赵永亮赶趟辞职下海,创办一家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很快就发了财。发财之后的赵永亮不忘本,92年就出资为家乡召沟村通上了电,95年又出资为召沟村修了柏油路。

  虽然后来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赵永亮依然放不下生养了自己的老家,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想起库布其沙漠中的小小风水梁。

  为帮助风水梁的乡里乡亲们摆脱贫苦,同时也是为了把风水梁建设成一片真正可以安居乐业的热土,赵永亮从很早开始就在探索一条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一开始先是自己出资,购买了一些沙柳的树苗,然后领着风水梁的乡亲们在当地的沙漠里尝试种植。

  沙柳是一种耐旱植物,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按说应该是很适合在库布其沙漠里种植的。但是随着在当地种植的沙柳成林,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沙柳生长3年后必须平茬,不平茬就会木质化死掉。可平茬下来的沙柳枝条只能当柴烧。这一烧完就坏菜了,不光之前的辛苦努力付之东流,而且成本效益也低,总之光种沙柳不是办法,风水梁要想发展起来还得另寻出路。

  这种情况让赵永亮也很苦恼,但是他并不气馁。就这样,硬挺到2000年之后,事情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用沙柳枝条来造纸,质量远高于普通秸秆。为了将沙柳枝条充分利用起来,于是赵永亮又收购了一家小型造纸厂。

  但是因为纸厂的规模实在太小,光逮着一家厂子薅也不是办法,这迫使赵永亮又不得不另寻他法。在经历了长达几年的摸索之后,赵永亮带领这风水梁当地的乡亲们终于摸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养獭兔。

  沙柳嫩梢是理想的獭兔饲料,而獭兔吃剩下的粗杆则可以用于造纸和刨花板。如果能在獭兔饲养规模和沙柳种植面积之间取得平衡,那么这个发展模式就有可能在风水梁当地持续下去。而与此同时,种植沙柳防风固沙本身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不断改善当地居住环境。

  辛苦十几年总算摸索出了点门道来,这让赵永亮感到十分振奋。他决心将这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给坚持下去、推广开来。为此,赵永亮雇来近百台推土机开进风干梁,将一个个沙丘推平、把一条条沟壑填满,让工人在平出来的沙地上种植沙柳,再鼓励并支持当地百姓研制獭兔。

  赵永亮这一干又是10年。在这10年里,整个风水梁的面貌都为之焕然一新,赵永亮趁热打铁,又在风水梁投资建起了第一批移民新村,吸引周围的贫困农民和牧民纷纷前来落户发展。

  当时间来到2013年,赵永亮的东达集团已经在库布其沙漠里投入了30多亿元,将风水梁新农村建设推进到了第九期。沙柳林种植面积已达300多万亩,獭兔养殖户超过2000户,年出栏獭兔300多万只,养殖户的年均收入可达5到7万元,有1万多农牧民因此实现了脱贫致富。

  风水梁原名“风干圪梁”,所谓“圪”,一是指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二是指小土丘或小土包。“圪”这个字通常是连着“垯”一块用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疙瘩”的另一种说法。

  单看它的含义和搭配就知道,“圪”不是什么好字,但却是过去那么多年来风干圪梁当地的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为了将这个字从风水梁的名字里去掉,赵永亮和当地的乡亲们足足奋斗了20多年。

  又是4年过去了,2017年,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的记者来到风水梁实地采访,发现这里的环境相比几年前又有了不小的改善。达拉特旗当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了发展獭兔养殖业的巨大潜力,认定搞这个能帮助百姓脱贫致富,于是便在当地大力推广相关产业。

  截至2017年7月,仅达拉特旗一地的獭兔存栏量就已经达到了450万只,整个獭兔产业的产值高达5.6亿元。獭兔养殖不仅让周边的农牧民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还吸引了很多来自冀、晋、浙等地的移民来此安居乐业。

  通过“生态移民、产业扶贫”的综合治理理念,风水梁到2017年已经吸收了獭兔养殖户3600多户,并计划在5年内将规模扩大到2万户,将獭兔的年出栏量提高到2000万只。

  不仅如此,因为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新能源产业搞得也红火,所以风水梁还计划把当地的獭兔养殖业和新能源产业结合起来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