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25-01-10 06:06:38 | 作者:b体育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提升规模、集约养殖、结构合理、绿色低碳、集群发展,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到2025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以上,稳产稳供基础更牢,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30年畜牧业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率先建成畜牧强省。

  (一)推进种业振兴。做大做强莱芜猪、汶上芦花鸡、济宁青山羊、渤海黑牛、德州驴等地方特色品种。加快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中新白羽肉鸭配套系、康大肉兔配套系等新品种(系)繁育推广。打造济南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和青岛国际种都。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农业良种工程,打造高量级种业研发创新平台,加快白羽肉鸡育种攻关突破,推进瘦肉型猪本土化选育,强化奶牛联合育种、牛羊专门化品种选育。到2025年,培育新品种(配套系)5个、省级以上核心育种场40个。(省畜牧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沿黄肉牛肉羊、胶东半岛和鲁西肉禽、鲁中生猪、济南都市圈奶牛、黄河三角洲优质牧草等产业高地发展。推进沿黄肉牛、胶东肉鸡产业集群及肉牛增量提质等项目实施,培育一批超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以强县为着力点,以强企为抓手,探索畜牧链主企业梯次培育,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上下游企业共处的雁阵模式,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以东营、滨州等市为重点,建设沿黄100万亩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打造盐碱地草牧业发展山东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主动“走出去”,利用优势资源,建设“海外牧场”,拓展发展空间。(省畜牧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结构主体。坚持稳生猪、提家禽、增牛羊、兴奶业、促特色,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提升禽肉占比,增加牛羊驴母畜存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驴、兔、蜂、鹅、鸽、鹿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将更多中小散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培育一批适度规模家庭牧场,逐步降低散养比重,到2025年,全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8%。加快培育粪污利用、优质饲草料生产供应等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省畜牧局、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快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加大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技术体系等支持力度,推动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加快畜牧数智化装备技术研发创新。在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立体养殖、牧光互补等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大力支持现代养殖设施设计、畜禽生长信息监测、动物疫病智能诊断与防控等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设施装备改造升级。实施设施畜牧现代化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生猪家禽多层、立体养殖,加大智能成套设备推广,引导养殖场户配套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等设施,推广奶牛数智化养殖、肉牛肉羊园区化高效养殖等新模式,提高养殖用地产出效率,持续提升集约化水平。到2025年,畜禽养殖机械化率达到65%。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每年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场10家、100家。(省畜牧局、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智慧畜牧赋能。加快智慧畜牧平台优化推广应用,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畅通数字赋能渠道。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开展全过程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深化数据共建共享,加强重点环节预警预测和产业发展分析研判。加快智慧畜牧应用基地、智慧牧场培育,3年内分别达到300个、160个。(省畜牧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大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聚焦精深加工延链。探索开展奶农办加工试点,加大巴氏杀菌乳、奶酪、乳清粉等乳制品研发力度。重点培育一批畜牧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加快畜产品精细化分割、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鼓励企业研发差异化特色化产品,加快发展预制食品,不断提升畜产品加工率和加工深度细度。发挥屠宰企业链核带动作用,通过自建、联建、订单、协议等方式,推进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现代化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建设全程无断链冷链物流体系。到2025年,建设省级以上标准化屠宰企业100家,引导培育全链条企业100家。(省畜牧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聚焦平台经营补链。加强畜牧领域研发公共服务、成果孵化转化等平台建设,打造平台化、协作化、网络化创新联合体。依托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推进标准研发、验证评价、示范推广。强化政策集成、要素集中、功能集合,发挥山东健康肉预制菜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用好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组织优质畜产品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推动与线上线下知名品牌平台合作,拓宽优质畜产品销售渠道。(省畜牧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聚焦品牌打造强链。以优质畜禽肉为重点,打造“好味山东”健康肉公用品牌。以地理标志畜产品为重点,打造区域性畜产品公用品牌。以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培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品牌。以打造畜产品科普基地为重点,提升畜产品知识传播辐射力。实施畜产品品牌目录管理,建立目录定期审核和退出机制。到2025年,培育全省性畜产品公用品牌2个、区域性畜产品公用品牌20个、企业畜产品品牌200个、畜产品科普基地60家。(省畜牧局、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强化多部门信息共享和措施联动,构建无疫省维持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健康防护。启动牛羊非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区建设,加快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每年建成无疫小区2个、新建净化场3个。加快乡镇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和兽医实验室改造提升。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提档升级,深化保处联动,鼓励探索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后产物资源化利用。(省畜牧局牵头,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农安、食安、公安联动,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推动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数据相通、相互印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出证系统与“山东食链”系统数据共享。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法定主体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率100%。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确保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合格率维持在98%以上。(省畜牧局牵头,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大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畜禽养殖节能降耗,推广节水技术模式,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和节粮行动,推广低氮、低磷和低矿物质饲料,引导规模场采用清洁能源供暖,配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臭气排放控制,深入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一批美丽生态牧场,不断提高生态化养殖水平。深化粪肥还田长效机制,大力推广“三物循环”生态养殖模式,3年内打造种养结合样板基地100个。开展畜禽养殖规范用药专项整治,持续推动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应用,到2025年,创建饲料兽药齐鲁样板示范企业300家,培育齐鲁中兽药品牌企业30个。(省畜牧局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要把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新时代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战略支撑,高点站位、高标推进。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结合目标任务,研究助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各市、县(市、区)要完善畅通高效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落实。(省畜牧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政策支持。启动实施畜牧业全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和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要有重点的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用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贴息政策。实施好奶业整县提升、粮改饲、优质苜蓿等项目,支持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发挥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良种补贴等资金作用,利用好畜禽良种工程、遗传资源保护、生产性能测定等政策项目,促进生猪产业稳健发展和畜禽种业振兴;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推进,调整优化动物防疫工作支持重点。强化政府投资支持与金融信贷投放联动,支持地方自主开展优势特色畜产品保险,推动涉农基金加大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省农担优势,拓展养殖设施、畜禽等依法合规抵押融资范围,探索畜牧全链条综合授信和绿色金融途径,增强各类主体获贷能力。支持各地加大对现有养殖闲散土地的盘活利用,探索化零为整有效办法。(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省畜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人才队伍。面向两院院士、优秀企业家、高层次专家等,遴选30名组建山东省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智库团队。聚焦饲料兽药职称专业评价效果,优化评价标准,强化人才管理服务。全面加强畜牧兽医行业继续教育,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优竞赛。依托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四链”融合,聚力攻关行业发展难点。(省畜牧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提升规模、集约养殖、结构合理、绿色低碳、集群发展,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到2025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以上,稳产稳供基础更牢,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30年畜牧业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率先建成畜牧强省。

  (一)推进种业振兴。做大做强莱芜猪、汶上芦花鸡、济宁青山羊、渤海黑牛、德州驴等地方特色品种。加快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中新白羽肉鸭配套系、康大肉兔配套系等新品种(系)繁育推广。打造济南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和青岛国际种都。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农业良种工程,打造高量级种业研发创新平台,加快白羽肉鸡育种攻关突破,推进瘦肉型猪本土化选育,强化奶牛联合育种、牛羊专门化品种选育。到2025年,培育新品种(配套系)5个、省级以上核心育种场40个。(省畜牧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沿黄肉牛肉羊、胶东半岛和鲁西肉禽、鲁中生猪、济南都市圈奶牛、黄河三角洲优质牧草等产业高地发展。推进沿黄肉牛、胶东肉鸡产业集群及肉牛增量提质等项目实施,培育一批超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以强县为着力点,以强企为抓手,探索畜牧链主企业梯次培育,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上下游企业共处的雁阵模式,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以东营、滨州等市为重点,建设沿黄100万亩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打造盐碱地草牧业发展山东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主动“走出去”,利用优势资源,建设“海外牧场”,拓展发展空间。(省畜牧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结构主体。坚持稳生猪、提家禽、增牛羊、兴奶业、促特色,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提升禽肉占比,增加牛羊驴母畜存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驴、兔、蜂、鹅、鸽、鹿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将更多中小散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培育一批适度规模家庭牧场,逐步降低散养比重,到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