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狗肉“黑色产业链”揭秘:食用狗来源不明 基本靠偷抢

2025-01-10 05:39:22 | 作者:b体育

  今日(9日),非盈利组织亚洲动物基金(AAF)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狗肉产业链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认为,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大型肉狗养殖场,而所谓“专供食用”的“肉狗”,事实上是被盗抢和毒杀的家养动物和流浪动物。这条“黑色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谎言和违法”。

  AAF 历时4年的调查深入到中国狗肉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共计走访了超过110家狗肉零售商(活狗/狗肉铺)、66家餐馆和大排档、21个农贸市场(肉菜市场)、12家犬只屠宰场、8家犬只繁育/养殖基地、8家狗肉食品公司、4个犬只囤积/中转点、和3个大型动物批发交易市场。

  这份系列调查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关注中国食用狗肉产业链现状、媒体报道统计和农村狗只生存及丢失现状。调查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中国尚没有形成真正的“大规模肉狗养殖”,人们每年消耗的大量狗肉食品的来源和安全堪忧。

  曾经有媒体估算,每年被食用的狗只达到1000万只。但现实中,“肉狗养殖场”,远非网络上大量宣传的那样“繁荣”,难以满足庞大的需求。AAF在调查中发现,即便是有养殖场,其狗只存栏量都非常小,并且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所谓大规模(饲养100只以上的狗只)的“肉狗”养殖场。

  调查称,被送上餐桌的狗肉,事实上来源于为人们看家护院的犬只或是伴侣动物,发生在农村的盗抢情况之严重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调查报告截图。 2013年春,AAF在国内多个农村地区开展了《中国农村狗只生存及丢失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州及直辖市的771个村庄共1468份有效问卷。在被调查区域的农村养狗户中,不以盈利为目的养狗的占99.6%。其中,以“养狗看家护院”为目的的占总数的93.6%,

  调查发现,70%的村组有狗只丢失情况发生。高达75.9%的受访者认为“狗只被盗用于食用”是农村狗只丢失的最主要原因。调查还发现,冬季狗只集中丢失比例最高,达到73.6%,而秋冬季节正是吃狗肉的主要季节。

  而在农村犬只绝育率和狂犬疫苗注射率出现“双低”。调查人员发现,六成受访村组狗只疫苗注射比例低于10%。其中38.9%的村落犬只未注射过狂犬疫苗,村民的防疫意识薄弱。AAF认为,假如没有任何免疫的犬只因被偷盗而送上餐桌,会造成狂犬病等人犬共患并的传播风险。

  调查报告截图。这种担忧也有一定的事实印证。2012年,调查人员曾进入四川省简阳市的一个屠宰场地安放,发现这里的环境肮脏,犬只的品种不一,有些狗还带着项圈,场不少狗呈现出明显的病态。在售卖动物的江门市粑冲市场,调查员曾在2011年花钱买下一只待宰的黑色犬只,这只犬只随后由专业兽医照看并单独隔离,没有接触其他感染源,但在隔离20天后却出现了犬瘟病症。调查人员认为,病毒此前一直在其身上潜伏着。而在对黑龙江牡丹江市转盘道动物交易市场的暗访中,调查人员跟踪狗贩记录了“收狗-屠宰-送到餐馆”的全过程,全程中未发现任何检疫程序。

  亚洲动物基金创始人暨行政总监谢罗便臣博士表示:“大量被食用的狗只来源不明,它们极大可能是来自被盗抢、毒杀的家养动物或者流浪动物。狗肉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谎言与违法。”